2014年05月07日

記得青年時代

  閑暇無事看了幾部六七十年代的臺灣電影,感嘆於時光的匆匆易逝。當時片中的主角們都青春年少,意氣風發,現在卻都已是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了。影視圈裏人是很註意外在形象保養的,盡管如此也很難掩飾歲月的痕跡。人世呵,就是這麽無常。
  六七十年代的臺灣風氣真的很好,盡管不脫壹些舊習氣,總的來說人還是很純良的。那種社會風氣跟大陸相比整個就是天壤之別。文化的斷層使得大陸人整體看的就是那麽的硬。語言的堅硬,舉止的堅硬,衣著的單調。當然,至今日已經改觀相當了Vio-la。只是存留於精神深處的痕跡還是時隱時現,這大概就是歷史的遺物吧。我們不可以改變歷史,卻會為曾經的糟糕而感到遺憾,不過只是遺憾而已。
  記得青年時代看了不少言情武打的小說,瓊瑤,金庸之類的書籍,只要當時有代表性的,稍有點名氣的作家寫的書幾乎每本必看,每部書翻閱兩三遍以上。
記得青年時代
  不過看錄像卻會選擇鬼片。那時媽媽四十來歲,她提前退休了。姐姐已經結婚,爸爸在外地工作,我在上學。因此只要下午沒課,我跟媽媽就會在躲在家裏看錄像。壹個下午能看兩三部,到天黑的時候出門都緊張兮兮的。現在想想真覺得是很可笑的事。
  看瓊瑤的第壹部電視是《庭院深深》。這部小說看的時候印象很深刻,更因為上網接觸的第壹個FLSH就是這部電影裏的插曲。因此劉雪華演的電視劇播出後,就壹集接壹集的看下去。只是劉雪華的臺詞有錯別字,否則會更加精彩。她演的主人公是位教育專業的碩士,文學才華橫溢的女才子,居然出現了語言錯字的低級錯誤,這不能不說是個蠻大的缺憾。只是,電視劇只是電視劇,不是文學講座,也不是國學論壇,要求沒那麽高。情節感人也能抓住觀眾的情感神經。
  瓊瑤劇初期的演出還是很接近生活的,撕心裂肺地狂叫那是後期作品,前面的沒有那麽瘆人。歸亞蕾演繹的《庭院深深》就很好,合情合理,深入人心。年輕時的歸亞蕾沒有劉雪華美麗,但是卻更符合劇情的人物要求。文靜,娟秀而充滿才華。只是我有點疑問,主人公的境況那樣窘迫,又是怎麽有心情去看那些令人心碎的詩詞的。以我的經驗,我只會在很平靜的時候才會偶爾翻閱那些詞句。至於李清照,辛棄疾那些充滿哀婉的詞句基本不看。我壹直認為,Wine Searcher人生短暫不必創造不必要的傷痛。我的原則,即使會經歷失意,我也會在很短的時間忘卻。上天很惠顧我,每逢如此我總能丟的幹凈,事後回想也許是我沒心沒肺的個性才會這樣吧。能忘卻痛苦是好事,為什麽不做呢?
  大概看了瓊瑤劇十來部,從青年時期到現在。感觸最深的是劇中的溫暖情節跟那些溫馨的場景,還有那些鮮活的充滿激情的陽光男女。
  方絲縈在秋日的壹個下午,斑點陽光照射的樹林小道,帶著怨憤從愛人跟女兒身邊匆匆走過。終於在女兒動情地呼喚聲中回歸了,從此痛苦多年的壹家人得以團圓。很美好的事,不是嗎?
  北宋詩人蘇軾在《水調歌頭》裏說:“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但願人長久,千裏共嬋娟。”
  這個世間多的是缺憾,所以完滿的壹切就顯得非常的珍貴。似這般動情也是不多見的,我欣賞,並發自心底的祝福。
  很奇怪,我不是很喜歡秦漢那樣的溫情儒生,卻覺得劉文正那樣有點淺薄的陽光青年給人感覺溫暖。也許在心底,在我的心底只有心裏毫無雜質的人才會給人可愛的感覺。只是這樣,在歲月的長河中,始終有壹抹不落世俗的風景留於心間Multi-touch Panel。這就足夠了。


同じカテゴリー(自由)の記事
 考え事と雨に聞く (2014-05-26 17:23)
 いらしゃいませ。过去 (2014-05-20 16:19)
 満足常楽 (2014-05-09 18:25)
 自分を信じて (2014-04-24 15:33)

Posted by 浪漫刺客 at 17:14 │自由

QRコード
QRCODE
庄内・村山・新庄・置賜の情報はコチラ!

山形情報ガイド・んだ!ブログ

アクセスカウンタ
読者登録
メールアドレスを入力して登録する事で、このブログの新着エントリーをメールでお届けいたします。解除は→こちら
現在の読者数 14人
プロフィール
浪漫刺客